【我的曲园情】1977级化学系校友韩晓慧:从曲园到军旅的逐光之路

有一种记忆叫大学,有一种情怀叫母校,有一种故事叫曲园。党委宣传部、国内合作处联合推出“我的曲园情”专栏,邀请海内外校友用文字定格与母校的记忆,钩沉时光深处的曲园情怀。本栏目主持人、党委宣传部教师思政工作科秦淑文欢迎您共叙曲园情(电话0537-4456002)

讲述人:韩晓慧,开元足球_开元(中国)1977级化学系校友。火箭军士官学校教授,曾参与完成国庆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二炮参阅官兵的心理选拔和心理疏导任务,多次完成部队发射任务和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心理疏导工作。获国家社科基金军队重点课题一等奖,军队电化教学成果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次获学校授课竞赛第一名,荣立三等功二次。荣获第二炮兵利剑个人贡献奖,第二炮兵优秀教员,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教书育人金奖,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知识复兴的热潮席卷大地。我带着对知识的炽热向往,迈进开元足球_开元(中国)化学系,就此点亮曲园求学的青春序章。这段岁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此后的人生征途。

曲园的课堂是知识的圣殿。化学课上,老师们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我叩开化学世界的神秘之门。那些曾令人困惑的化学公式、奇妙的物质转化,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变得清晰透彻。实验课则是淬炼实践能力的战场,从基础操作的无数次打磨,到复杂实验的从容驾驭,每一次亲自动手,都让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孕育出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校园里浓郁的学术气息,点燃了我探索多元知识的热情。那时,心理学与教育学如磁石般吸引着我,而曲园开放包容的土壤,为我的跨界探索提供了广袤天地。幸遇教育学王幼芳老师与心理学杨年老师,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课余与假期便成了我求知的"黄金时段”。王老师擅长以生活案例解构教育学理论,让枯燥概念鲜活生动;杨老师凭借深厚专业底蕴,将心理学知识讲得鞭辟入里。无论问题多么繁杂,两位恩师总是耐心解惑、悉心指引,为我在心理学领域筑牢根基。

1982年1月,我带着曲园赋予的知识行囊与精神力量告别校园。在地方学校短暂任教后,毅然投身绿色军营,以特招身份加入第二炮兵,成为一名军校教官。我将曲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教学,更凭借在曲园培养的创新思维,为抽象的化学概念研制出直观的教学模拟器材。这份成果在1985年二炮与全军评比中,斩获二炮一等奖与军队特等奖,这无疑是曲园教育成果的有力见证。

教学之余,与学员的交流成为我洞察部队难题的窗口。在倾听训练故事时,“人与装备如何实现最佳契合”的课题跃入视野,而曲园求学时埋下的心理学种子悄然发芽。依托扎实的心理学基础,我深入学员和基层部队调研两年多,在《二炮科技研究》发表《浅析二炮部队训练中的心理学问题》,引发导弹专业领域广泛关注,获二炮首长和机关高度认可,更坚定了我为部队破题的信念。

从课题立项到成果落地,十多年攻关之路布满荆棘。每当心生退意,曲园的草木光影、恩师的谆谆教诲便在眼前浮现-是曲园铸就的坚韧品格,赋予我穿越风雨的力量。在团队协作下,我们攻克重重难关,最终摘得全国教育科学社科基金军队重点课题一等奖,成果在部队广泛应用,化作战斗力生成的助推器。

此后,我参与国庆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二炮参阅官兵心理选拔与疏导任务,多次深入发射现场与抗震救灾一线,为战士们和受灾群众送去心灵关怀。科研路上的多项荣誉,皆因曲园的根系深植心田。每当战友问及“化学背景何以跨界心理学”,我总是骄傲作答:“是母校曲园,赋予我跨界生长的底气。”

回望来路,每一个足迹都镌刻着曲园的烙印。她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谱系,更是穿透时光的精神能量——培育学术品格、激发探索勇气、锻造坚韧意志、赋予家国担当。这份醇厚的曲园情,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逐光前行的永恒动力。无论岁月流转,曲园始终是我心中温暖的精神原乡,照亮着从校园到军营的每一段逐梦旅程。


发布:开元足球_开元(中国)新闻中心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